中医药,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,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传承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“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、发展好、利用好”。在此背景下,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系“杏林红先锋”志愿服务队,踏上了意义非凡的征程。他们奔赴青岛市即墨区,开展首期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,以实际行动传承创新中医药文化,助力基层健康服务 ,尽显新时代中医药青年的使命担当与家国情怀。
在这次意义非凡的“三下乡”之旅中,“杏林红先锋”志愿服务队经历了哪些难忘瞬间?又为当地百姓带来了怎样切实的帮助?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故事。
一、义诊送健康温情暖夕阳
1.岐黄惠民联合义诊:把脉问诊暖民心
我校服务队与即墨区通济卫生院在弘丰苑社区共同开展"中医药健康管理进社区"大型义诊活动。活动现场设置了中医体质辨识区、艾灸推拿体验区、健康咨询区等3个服务专区,20余名师生医护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中医药健康服务。值得一提的是,队员们运用所学专业知识,为慢性病患者制定个性化调理方案,并现场教授八段锦养生操,发放防暑香囊和《中医药养生手册》200余份。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优质的中医药服务,不仅普及了中医药养生知识,更拉近了健康服务与居民的距离,收获了满满好评。



2.家医同行入户服务:健康管理"不断线"
义诊结束后,服务队分成2个小组,在社区工作人员带领下开展入户服务。队员们协助完善家庭医生签约工作,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建立健康档案,并针对不同家庭情况提供中医药健康指导。在张大爷家中,队员们发现其长期服用的中药方需要调整,立即联系通济卫生院医生进行远程会诊;在王阿姨家,队员们手把手教授穴位按摩方法,帮助缓解关节疼痛。这些贴心的服务,让大爷大妈们感动非常。也让此处活动真正实现了健康服务"最后一公里"的突破。

3.杏林暖阳敬老服务:杏林情系桑榆晚
服务队还去到了即墨区白头山老年公寓,开展了"中医药文化护夕阳"主题活动。队员们为老人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医药文化体验:在养生讲堂环节,讲解夏季食疗养生知识;在互动体验区,开展耳穴压豆、穴位按摩等非药物疗法;在户外活动区,带领老人们练习改良版八段锦。针对卧床老人,服务队特别设置"床边诊疗"小组,逐一问诊把脉。贴心细致的举动,让80岁的刘奶奶都忍不住拉着队员的手说:"你们就像我的亲孙子孙女一样亲!"养老院王医生更是表示:"这样的专业中医药服务正是我们急需的,希望今后能建立长期合作机制。“这场活动不仅让老人们感受到了中医药文化的魅力,更用实际行动传递了对长辈的关爱。


二、科普进企业访谈话传承
1.健康护航企业行:中医药知识进企业
服务队走进韩大叔食品有限公司生产一线,一场"中医药防暑降温保安全"专题活动火热开展,为高温下坚守岗位的职工送上贴心守护。
结合食品企业高温作业的特点,队员们量身设计了"理论+实操"的科普模式:理论讲解环节,大家重点普及中暑预防、急救及调理的中医药知识,干货满满;实操演示区里,刮痧、穴位按压等实用技能的现场教学吸引了不少职工围观学习;互动体验区中,队员们为职工提供体质辨识和健康咨询,针对性解答高温作业的健康疑问。企业负责人也表示,将把中医药防暑知识纳入员工安全培训体系,切实为一线工人的健康保驾护航。这场活动用专业又接地气的方式,让中医药智慧在高温作业保障中发挥了实实在在的作用。


2.校友引航成长对话:扎根基层守初心
服务队来到通济卫生院,与该院院长、我校优秀毕业生邵守兴展开了一场以“扎根基层守初心 服务百姓担使命”为主题的深度访谈,在面对面交流中汲取奋进力量。
访谈中,邵院长深情回望了从母校毕业后的成长轨迹,分享了自己在基层医疗岗位上数十年如一日的奋斗故事。他特别提到疫情防控期间,带领全院职工连续19个昼夜坚守一线的经历,那些与时间赛跑、为生命护航的细节,让在场队员深受震撼。
“基层是中医药发展的沃土,青年学子要沉得下心、扎得下根。”邵院长结合自身经历的谆谆教诲,字字恳切,让队员们备受触动。
访谈结束后,大家纷纷表示,要以邵院长为榜样,将这份对中医药事业的热爱与坚守融入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,立志成为新时代中医药的传承者与开拓者,让青春在服务基层中绽放光彩。

3.节气养生知识讲堂:天人相应话健康
访谈活动结束后,一场干货满满的养生讲座接力上演。学校附属医院王小兵老师与通济卫生院孙浚峰医生携手,带来了"二十四节气与大暑小暑养生"专题分享,为大家详解节气里的中医药智慧。
两位专家从"天人相应"的中医理论切入,结合即墨当地的气候特点和生活习惯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拆解大暑、小暑的养生要点。讲座中,他们不仅细致讲解了起居、饮食的调理原则,还现场演示了适合节气的养生操和食疗方制作,让抽象的理论变成了可操作的生活指南。
互动环节更是热闹非凡,听众们纷纷举手提问,从日常养生困惑到特殊体质调理,两位专家都耐心一一解答。"这样的讲座既专业又实用,让我们对中医药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。"一位社区医生的感慨,道出了大家的收获。这场讲座让中医药养生知识更接地气,也让更多人感受到了传统医学的魅力。

本次"三下乡"社会实践活动,以服务"健康中国"和"乡村振兴"国家战略为指引,以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为使命,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,收获了多方认可与丰硕成果。
首先,探索了"三维一体"的服务新模式。活动构建起"社区+养老院+企业"的服务矩阵,形成全方位、多层次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。尤其是将义诊服务与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深度结合,为基层群众建立起长效健康管理机制,让专业服务从"一次性"延伸为"常态化"。其次创新了"知行合一"的育人新路径。队员们在实践中既是"服务员",也是"学习者"——在为群众办实事中深化专业认知,在扎根基层中强化使命担当。与优秀校友的深度访谈,更让大家对"大医精诚"的内涵有了深刻体会,实现了专业成长与思想提升的双重收获。最后打造了"校地联动"的合作新范式。活动充分激活高校专业优势与地方资源潜力,达成"1+1>2"的协同效应。通济卫生院邵守兴院长明确表示,希望与学校建立长期合作,共同培养更多"下得去、留得住、用得上"的基层中医药人才,为校地协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
中医药的根在民间,魂在服务。"这场实践不仅是一次专业历练,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政大课。队员们用脚步丈量民情,用专业服务群众,用心灵感悟使命,真正读懂了"医者仁心"的重量。下一步,服务队将认真总结经验,持续创新服务形式、深化活动内涵,让中医药文化在基层沃土中扎根发芽,让青春之花在服务人民的实践中绚丽绽放!(中医系 图/文 戴嘉航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