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深入贯彻落实《“健康中国2030”规划纲要》和《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》精神,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系杏林红先锋志愿服务队于6月18日至19日在青岛市即墨区通济卫生院开展“中医药服务基层行”专项活动。本次活动以“传承创新中医药,服务基层惠民生”为主线,通过多科室联合义诊、中医药文化宣传等形式,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,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,切实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。

一、临床跟岗初体验多科实践长才干
1.名医引领学精髓骨伤理疗显身手
6月18日,杏林红先锋志愿服务队首站进驻通济卫生院,深入中医名家诊室、中医骨伤科、针灸理疗科及全科门诊开展实践学习。在中医名家诊室,队员们全程观摩省级基层名老中医接诊过程,认真记录辨证论治思路和处方用药经验,近距离感受中医“望闻问切”的诊疗魅力;中医骨伤科内,队员们在医师指导下学习骨折复位手法、中药外敷包扎技巧,协助处理跌打损伤患者的初步诊疗;针灸理疗科中,队员们参与穴位定位、艾灸操作等辅助工作,针对颈肩腰腿痛患者的理疗方案进行深入学习;全科门诊里,队员们协助整理病历、测量血压,在常见病诊疗中强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思维。

2.全科实践强基础医患沟通悟初心
同日,在全科门诊实践的队员们重点学习基层常见病、慢性病的综合管理模式。面对老年高血压、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,队员们在医师指导下进行病情询问和健康评估,协助制定个性化中医养生方案。通过与患者面对面交流,队员们不仅掌握了“接地气”的沟通技巧,更深刻体会到基层医务人员“小病善治、大病善识、重病善转”的责任担当。一位队员在实践日志中写道:“基层是最好的课堂,患者的需求就是我们学习的方向,只有把理论扎根实践,才能真正成为群众需要的中医人。”

二、深耕临床练硬功中医服务暖基层
1.内科辨证探病机医技辅助强能力
6月19日,服务队轮换科室继续深入实践,在中医内科、心电图与彩超室、中药房、疼痛科开启新的学习征程。中医内科诊室里,队员们围绕脾胃病、呼吸系统疾病等基层高发疾病,学习中医辨证分型及经典方剂应用,跟随医师参与病例讨论,逐步掌握“理法方药”的临床运用逻辑;心电图与彩超室中,队员们在医技人员指导下了解辅助检查在中医诊疗中的参考价值,学习如何结合影像结果优化辨证思路,强化中西医协同诊疗意识。

2.药香传承守初心疼痛防治践使命
在中药房,队员们对中药材进行辨识、称重、核对,学习中药炮制方法和配伍禁忌,在浓郁的药香中感悟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;疼痛科内,队员们观摩小针刀治疗、穴位注射等特色疗法,协助医师为慢性疼痛患者进行中医康复指导。针对基层常见的腰椎间盘突出、关节炎等疼痛性疾病,队员们结合所学知识整理出“中医疼痛防治小贴士”,在候诊区向患者发放并讲解,将实践所学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具体行动。我校优秀毕业生,通济卫生院邵守兴院长对服务队给予高度评价:“中医药学子扎根基层实践,既为卫生院注入了新鲜血液,也让群众感受到了中医药的温暖力量。”

在实践的最后,我校优秀毕业生孙浚峰以温情笔触写下了对队员们的嘱托:《内经》有云“道者,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,中知人事,可以长久。”学医亦然,既需广涉博采,亦需深耕细研。短短一周的见闻虽浅,却也藏着基层医疗的万千气象,惟愿诸君能从中汲取点滴养分,化为前行的力量。医路漫漫,道阻且长,但行则将至。期待他日江湖再见,你们已是独当一面的栋梁之材。
以解厄众生为愿,在实践中精进,于博采中深耕,这份嘱托是情谊,更是责任。队员们带着即墨基层的养分,怀敬畏之心修医道,以实干之力赴前程,他日相逢,必以成长不负期许,以担当守护生命!

此次进驻通济卫生院的实践活动,是中医系“三下乡”活动深化基层服务、强化临床历练的重要举措。服务队以基层需求为导向,通过多科室轮转实践,将课堂理论与临床实践深度融合,既提升了中医药服务基层的能力,也为培养“下得去、用得上、留得住”的基层中医药人才积累了实践经验。下一步,中医系将持续拓展基层实践平台,让更多中医药学子在服务基层中成长成才,为推动基层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。(中医系 图/文 戴嘉航)